2014年安徽初级会计电算化重点:第一章第一节

发表于 : 2014-09-20 分类 : 会计实务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简介
  考点1 会计电算化概念
  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这次会议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一般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和会计决策电算化。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初始化和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
  考点2 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在这一时期,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加之计算机在我国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同样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多数企业和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的理解,是设计一个专门的账务处理程序,模拟替代手工记账算账,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会计账务。
  模拟手工记账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采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开发企业自身的“账务处理系统”。虽然数据库等工具已开始引入会计工作,但各单位开展这些工作的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质上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用于会计领域,系统开发的目标是使会计人员摆脱手工账务处理过程中繁杂易错的重复劳动,在其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也无法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原始的电算化会计工作也成为信息“孤岛”之一,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带来了巨大变革。
  考点3 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在这一阶段,企业积极研究对传统会计组织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新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其主要特征为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并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结,使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能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息集成的结果是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利用,所有相关原始数据只要输入一次,就能做到分次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
  考点4 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
  企业以准则为指引、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文件为准绳,在前期会计电算化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各种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要求,渗透融合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一时期,企业纷纷建立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尽管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会计信息系统和ERP的概念,但其实质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即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
  考点5 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2008年11月12日,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这是深化会计改革、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
  考点6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 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
  会计电算化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a. 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b. 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
  c. 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 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3) 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
  考点7 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包括国家的宏观管理和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系统的微观管理两个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1.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实施监督。
  3.加强会计软件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设。
  4.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组织、领导,引导基层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5.组织和管理电算化人才培训工作。实现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
  (二)微观管理
  企业在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之后,为了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可靠性、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和财产物质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健全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制度,这是保证基层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1.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2.日常操作管理。日常操作管理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使用管理、上机操作管理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