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高一补习班
发布于:2022-04-15 11:48:57太原高一补习班,高中网校简单学习网还不错。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资料(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后,许多化学家都把测定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就使元素原子量与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逐渐展露出。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提出了“三元素组”观点,把当时已知的44种元素中的15种,分成5组,指出每组的三元素性质相似,而且中间元素的原子量等于较轻和较重的两个元素原子量之和的一半。例如钙、锶、钡,性质相似,锶的原子量大约是钙和钡的原子量之和的一半。氯、溴、碘以及锂、钠、钾等元素也有类似的关系。然而只要认真一点,就会发现这样分类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所以并没有引起化学家们的重视。
1862年,法国化学家尚古多提出一个“螺旋图”的分类方法。他将已知的62种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顺序标记在绕着圆柱体上升的螺旋线上,这样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恰好出现在同一母线上。因此他第一个指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是他的报告照样无人理睬。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尔在他的《现代化学理论》一书中刊出一个“六元素表”。可惜他的表中只列出了已知元素的一半,但他已明确地指出:“在原子量的数值上具有一种规律性,这是毫无疑义的”。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提出了“八音律”一说。他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递增顺序排列在表中,发现元素的性质有周期性的重复,第八个元素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近,就好象音乐中八音度的第八个音符有相似的重复一样。纽兰兹的工作同样被否定,当时的一些学者把八音律斥之为幼稚的滑稽戏,有人甚至挖苦说:“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呢?那样,也许会得到更加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六元素表”、“八音律”是存在许多错误,但是应该看到,从“三元素组”到“八音律”都从不同的角度,逐步深入地探讨了各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使人们一步步逼近了科学的真理。
在俄国,门捷列夫的阻力更大。一些知名的学者,包括他的导师,“俄罗斯化学之父”沃斯克列森基教授和化学界权威齐宁一开始就不支持他从事这项研究,嘲笑他不务正业。还训斥他说:“到了干正事、在化学方面作些工作的时候了!”
以前人工作所提供的借鉴为基础,门捷列夫通过顽强的努力,于1869年2月先后发表了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和论文。在论文中,他指出:
(1)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起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2)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或者是原子量相近(P,Ir,O),或者是依次递增相同的数量(K,Rb,C)。
(3)各元素及各族按原子量大小排列的对比与各元素的所谓的原子价相一致。
(4)分布在自然界的元素都具有数值不大的原子量值,具有这样的原子量值的一切元素都表现出特有的性质,因此可以称它们是典型的元素。
(5)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
(6)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元素的发现,例如类似铝和硅的,原子量位于65~75之间的元素。
(7)当我们知道了某些元素的同类元素后,有时可以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
(8)一些类似的元素能根据其原子量的大小被发现出。
正如门捷列夫所指出的,周期律的全部规律性都表述在这些原理中。其中最主要的是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原子量做周期性的变化。
门捷列夫深信自己的工作很重要,经过继续努力,1871年他发表了关于周期律的新的论文。文中他果断地修正了前一个元素周期表。例如在前一表中,性质类似的各族是横排,周期是竖排;而在新表中,族是竖排,周期是横排,这样各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就更为清晰。同时他将那些当时性质尚不够明确的元素集中在表格的右边,形成了各族元素的副族。在前表中,为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4个空格,而新表中则留下了6个空格。
以上就是关于太原高一补习班的详细介绍,更多与高一辅导有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数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