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内部交易抵消分录

月下载量10,000+职场必备资料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抵消分录,如果不太了解没有关系,本文数豆子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请大家参考。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抵消分录

答:集团内部交易的抵销处理:

一、母子公司内部购销抵销处理

1、内部交易的购买方当期全部实现对外销售

【例1】假定母公司销售一批产品给子公司,收款70万元,该批产品的生产成本为50万元。子公司又将该批产品全部销售给集团外第三方G公司,收款100万元。

分析:首先,梳理清楚合并前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内部交易时的业务处理。由于税金是不能够抵销的,故编制合并报表不考虑税金。

(1)母公司

借:银行存款7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7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500000

贷:存货500000

(2)子公司

借:存货700000

贷:银行存款700000

借:银行存款1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700000

贷:存货700000

其次,分析母公司、子公司第二笔分录业务属于对外交易,不能抵销。所以,合并之后只能将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予以抵销,其抵销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7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700000

2、内部交易的购买方当期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

【例2】承例1,合并前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内部交易时的业务处理如下:

(1)母公司

借:银行存款7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7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500000

贷:存货500000

(2)子公司

借:存货700000

贷:银行存款700000

此时,从整个集团来看,实际上只是商品存放地点发生变动,并没有真正实现对企业集团外的销售。因此,合并时应当将销售企业已经确认的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予以抵销。同时,购买企业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价值包含销售企业实现的销售毛利即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也应予以抵销。抵销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7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500000

存货200000

3、内部交易的购买方当期部分实现对外销售部分未实现销售形成期末存货

分析思路有以下三种:

(1)对于实现销售部分按照上述第一种情况处理,而未实现销售部分按照上述第二种情况处理。

(2)按照上述第二种情况处理。即首先找出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再找出当期销售收入,其差额就是销售成本。抵销分录归纳为: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内部销售收入,是当期的收入),贷记“存货”(期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主营业务成本”(两者差额是销售成本)。

(3)首先假定全部实现对外销售,然后对未实现销售部分的内部销售利润单独处理。在进行连续抵销时以及业务太复杂时,都只能用这种思路。

借:主营业务收入7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7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0

贷:存货200000

二、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1、固定资产购进当期的抵销

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内部销售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原价”(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进行抵销,借记“累计折旧”,贷记“管理费用”。注意对于生产部门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制造费用,故抵销时应贷记存货。

2、以后各期的连续抵销:

(1)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记“固定资产原价”。

(2)抵销期初累计折旧,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借记“累计折旧”,贷记“期初未分配利润”。

(3)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进行抵销,借记“累计折旧”,贷记“管理费用”。

【例3】2000年12月31日,子公司从母公司购进一存货成本为30万元,售价为50万元作为固定资产使用,使用年限4年,假设不考虑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1)2000年购进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5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300000

固定资产原价200000

(2)2001年

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0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200000

②将当年多计提的折旧进行抵销(20万元÷4=5万元)

借:累计折旧50000

贷:管理费用50000

(3)2002年

①②抵销处理同2001年

③抵销期初累计折旧,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累计折旧50000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50000

由于上年的折旧费用已转入利润,累计下来即为期初未分配利润,因此,抵销时要用“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

(4)2003年

①②抵销处理同2001年

③抵销期初累计折旧,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累计折旧100000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100000

(5)2004年固定资产正常报废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50000

贷:管理费用50000

 

内部交易核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活动单位的界定除了考虑其自身特点之外,还需特别注意能否获取所需的原始资料。例如,在定义基层单位时,要求“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但对内部交易而言。其流量的获取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内部交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活动的隐蔽性或非公开性,这无疑增加了核算的难度。基于此,在进行内部交易核算时,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定义区分。

必须注意的是,内部交易仅仅是发生在一个机构单位内的经济活动。至于在一个机构部门或一个国家内,发生在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不能称为内部交易,前者是通常所认为的一般性交易,后者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易。

2、虚拟交易。

从某种角度来看,内部交易是一种“有实无名”的交易,即确实存在这种经济活动,但未发生在机构单位之间。由于SNA~1993的核算对象是交易,因而必须将内部交易做显性化处理,即虚拟。一般来说,虚拟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赋值。但笔者认为。这一看法对于实物交易核算来说是有道理的,但从内部交易核算来看,这也许不够全面。正如SNA~1993所指出的:“在过去,价值的估计有时称为虚拟,但是最好是把虚拟这个术语留给不仅要估计一个价值,而且要构想一个交易那样一种情况”。因此,虚拟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即首先构想一个“交易”,尔后为流量赋值。

由此可知,内部交易核算的首要问题是创建两个“交易主体”,并将其虚拟为一般性的“交易”。尽管内部交易只涉及到一个机构单位,但该单位往往具有两种身份,如生产者与消费者(自产自用)、生产者与投资者(自制设备)、所有者与使用者(固定资本消耗)等,这意味着可将单主体的内部交易转化为发生在双重身份之间的一般性“交易”,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和记录流量。

3、范围确定。

在现实生活中,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种类繁多,且经常发生。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内部交易没有纳入SNA~1993的核算范围,这些交易大都发生在住户部门。主要包括:对住户所住房屋的清洁、装饰和保养等;家庭耐用品或其他货物,包括住户家用车辆的清洁、保养和修理;膳食制备与提供;儿童的照顾、培养和管教等。之所以不核算以上内部交易,是因为这些活动的生产及消费没有选择,完全“是一种自成一体的交易,对经济的其他部分影响较小”。此外,“由虚拟生产产生的虚拟收入很难征税”,并且“对于劳动力和就业统计来说。也可能有难以接受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合并报表内部交易抵消分录的相关内容,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更多与分录有关的文章,请继续关注数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