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月下载量10,000+职场必备资料

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如果不太了解没有关系,本文数豆子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请大家参考。

审计信息化广义地讲,是指审计组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组织实施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以及以确认审计风险或评价企业信息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为目标,对组织营运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独立、客观确认和咨询活动。当今社会发展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各级内审机构必须逐步建立起能够联系内外环境的信息网络系统,以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变化与发展。

信息技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审计对象发生变化。传统的内部审计对象主要是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的纸质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日益普及,被审计的信息不仅仅是过去那些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还包括了对这些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可靠性进行审查。结合业务信息、财务信息以及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效率发生变化。传统的内部审计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采用抽样审计方法,采用的方法为以点代面,而审计抽样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审计信息化采用的方法为以面取点,结合整体分析异常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不仅使抽样技术更科学,而且能针对项目异常问题进行详细审计分析,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审计风险,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

审计重点发生变化。随着信息生成速度的加快,信息容量更为广泛,更加强调信息接收、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审计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从传统的审计监督深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去,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流程、内部控制措施等,可以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

信息技术促进内部审计变革及发展的着力点

通过审计信息化,促进共享审计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信息化高速发达的今天,需要信息技术强大有力的支撑,才能应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变革与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优势及作用,特别是在不同地域设置分、子公司的集团公司来说,信息化技术对内部审计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以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为例,作为一个在全国各地设有多个分支机构的集团公司,建立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共享内部审计资料数据库尤为重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数据检索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在审计管理系统中建立审计信息交流平台,便于审计人员之间互相交流审计工作经验,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信息共享,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共享审计技术和方法,能够维持审计标准一致性,同时丰富了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阶段的信息来源,能够保证审计结论客观、公正,保证审计独立性、谨慎性,同时审计结果也能为其他各部门所获取信息起到审计借鉴作用,从而实现审计目标,在宏观经济建设中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

通过审计信息化,促进审计人员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审计软件。审计软件既可以加快审计工作的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规范化工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适用于符合自身需求的审计软件。例如,一般审计人员对计算机语言不太熟悉,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如ACL、EXCEL。ACL全称“Audit Command Language”,采用数学运算对数据进行筛选,所需表中的各个字段与逻辑运算符进行关联,对于一般审计人员可控性强、易操作。但是ACL属于较封闭的编程语言,相对于标准语言的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数据查询语言)而言,更适用于信息技术审计人员。通过不同审计项目搜集、分析、加工、筛选后得到所需的信息数据。

通过审计信息化,促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按照传统审计方法,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新环境下的审计工作的,无法满足内部审计工作要求。所以一般审计人员除必备审计专业知识以外,还应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审计是当今审计工作的发展潮流,不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我们将很快失去审计资格;必须要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研究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必须要提高审计的科技含量,改进审计的方式和手段。”这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全国各级内部审计人员的忠告和要求。这就要求每一位审计工作人员实施审计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各个功能要素进行孤立的审计,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站在全局和系统的高度,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活动和相互作用的效果进行审计,要从总体上对审计目标进行动态、系统的审计评价。只有依托审计信息化系统,审计人员才可以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审计手段从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自动化转变。

以上就是关于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更多与审计有关的文章,请继续关注数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