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股权投资是对外的一项重要投资,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股份额度比较大,那么就需要及时的采取权益法进行核算,如果额度很小已采取成本法进行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时候是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那么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会计分录怎么做呢?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会计分录
答: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但是减值准备这个科目是不会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的余额的,影响的只是净值。
类似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原值”的关系。
而权益法下:
通常是直接通过投资收益来体现减值的:
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故而,直接减少了长期股权投资的科目余额
如被投资单位生产的产品为投资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市场上这种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且不能保证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通过所持股份,达到控制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使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够直接从被投资单位取得,而且价格比较稳定,保证其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什么是权益法?
权益法: 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权益资本中所占比例计价的方法。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除增加、减少因股权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而引起的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外,被投资企业发生利润或亏损,相应要增加或减少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根据这一方法,投资企业要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比例和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化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使用这种方法时,投资企业应将被投资企业每年获得的净损益按投资权益比例列为自身的投资损益,并表示为投资的增减。如果收到被投资企业发放的股利(不包括股票股利,下同),投资企业要冲减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
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能力时采用的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随着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中权益变动而加以调整,真实反映在被投资公司所拥有权益的一种方法。国际上一般在投资比例达到或超过20%或50%时,采用权益法。在权益法下,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就是在被投资企业税后利润中按其持有被投资企业发行在外股份的比例应分得的数额,而不管被投资企业是否以股利形式分配利润。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 上一篇:关于销售折扣预提的知识有哪些
- 下一篇:无形资产摊销账务处理例题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怎么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怎么处理,以下是数豆子整理的内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怎么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时,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即剩余的40%的股权视同
-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是什么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是什么,在会计行业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下面由数豆子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区别一:适用范围一是成本法是
-
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
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经常有小伙伴遇到这个问题,下面由数豆子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区别一:适用范围成本法是两头,权益法是中间。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区别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区别,财务人员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下面由数豆子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答:一、适用范围不同:1。成本法适用的范围(注意变化的部分)(1)企业能够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在会计行业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下面由数豆子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答:首先确认采用的方法:只要是合并,不管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
-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会计分录与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会计分录与核算,最近很多小伙伴关注这个问题,下面由数豆子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07年购入时,由于总发行量为10000股而乙购6000股占总发行量的60
-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分红怎么入账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分红怎么入账,入账时,各位会计会遇到各种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该如何解决。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分红怎么入账?对支付方来说借:利润分配贷:应付股利借:应付股
-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通过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区别
一、适用范围不同:1、成本法适用的范围(注意变化的部分)(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
-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