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总结

月下载量10,000+职场必备资料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 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3.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4. 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

5. 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

6. 单独设计:是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

7. 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

8. 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

9. 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

10. 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

11.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12. 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13. 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

14.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15. 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16. 日记账: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故也称日记账。

17. 分类账簿: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18. 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19. 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20. 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21.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

22. 投资: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23.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

24.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26.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27.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28. 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

29. 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30.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31.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32. 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

33. 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34. 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

35. 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36. 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37. 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8. 固定资产卡片:是为了反映、监督每项固定资产而开设的固定资产专用明细账,它相当

39. 固定资产登记簿:是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用以记录各类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的账簿。

40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库存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

41. 永续盘存法:也称账面盘存法(账面盘存制),其通过设置详细的存货明细分类账,逐日逐笔地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发出的数量,能够随时结出结余存货的数量并从账面上求出期末结存金额。

42. 实地盘存法:也称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它在平时只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不记录发出的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量,并据以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和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43. 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职责的明确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44. 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

45.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所用的名称,或者说是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项目的名称。

46. 会计科目设计步骤: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每一类经济业务性质和核算内容确定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名称,规定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

47. 会计科目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

48. 会计科目设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要素分类项目设置会计科目。

49. 会计科目编号: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号码。

50.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核算内容、经济用途、核算方法、主要会计事项的处理等进行的文字表述。

51.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结合的形式。

52.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

53. 会计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于连续、系统、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簿籍。

54.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已发生或业已完成的会计凭证。

55. 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56. 序时账簿: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57.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58. 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59. 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

60. 会计循环:从经济业务发生起,直到编制出会计报表止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也即企业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61.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是时点报表,是静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62.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63.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年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64. 内部报表:是为企业各管理部门提供的报表。其作用在于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65. 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66. 备用金: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的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零售找零、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

67. 未达账项: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关系,使得企业和银行一方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68. 其他货币资金: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